专业选错了,补救的办法总比困难多,但需要你付出更多努力
“报志愿时千万别碰这几个专业,不然毕业即失业!”
张雪峰在直播里反复提醒:有 8 个专业看似热门,实则坑不少,轻则找不到对口工作,重则读完四年白浪费钱。更扎心的是,这些专业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被调剂进去,等到醒悟时已经晚了。
今天就来拆解这 8 个 “慎选专业”,附上 “被调剂后的自救指南”—— 如果不幸踩坑,至少知道该怎么翻盘。
中低端师范专业:考编比登天难,乡镇学校都卷成粥
“读师范当老师,稳定又体面”—— 这是很多家长的固有印象,可现实是,中低端师范专业的毕业生,现在连乡镇老师都不好当。
张雪峰说得直接:“不是北师大、华东师大这类顶尖师范,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,考编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”
2024 年全国教师编考试平均报录比 130:1,某县城小学招 2 个语文老师,居然有 500 人报名,其中一半是硕士。
更惨的是,很多普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,最后只能去培训机构(现在裁员潮还没停),或者转行做销售。有学生吐槽:“读了四年师范,考编三次都落榜,现在在超市当收银员,爸妈觉得我丢尽了脸。”
被调剂了怎么办?
1.大二前考下 “教师资格证 + 普通话二甲”,不管能不能进编,先把证书拿到手,卷赢别人。2.辅修 汉语言文学,考编时多个选择。3.提前关注 “特岗教师”“三支一扶”,虽然要去偏远地区,但服务期满后考编有加分,竞争小很多。
小语种专业:除了英语,其他语种就业面窄得像门缝
“学个小语种,以后去外企当翻译,薪资高又体面”—— 这话放在 10 年前可能对,但现在早就过时了。
张雪峰特别提醒女生:“小语种岗位要么在国外,要么需要频繁出差,比如非洲、东南亚,女生去了很辛苦。”
2024 年某高校法语专业毕业生,全班 30 人,只有 5 人从事翻译工作,剩下的要么去外贸公司当跟单员,要么考公务员(岗位少得可怜),月薪普遍 5000 左右。
更坑的是,小语种更新换代快。
前几年韩语、西班牙语火,这两年又流行阿拉伯语,等你学四年毕业,可能市场早就饱和了。
有韩语专业毕业生说:“现在翻译软件越来越厉害,简单的会议根本不用人,我们这些小语种毕业生,快被 AI 抢饭碗了。”
被调剂了怎么办?
1.大一就辅修英语专业,考个专四专八,至少能当英语老师或进外贸公司;学有余力的话,再考个跨境电商运营证书,现在很多外贸公司缺 “小语种 + 运营” 的复合人才;2.大二暑假去义乌、广州的外贸城实习,哪怕是发传单、整理单据,也能积累行业资源,比死磕翻译岗位靠谱。
化工专业:从实验室卷到工厂,月薪 5000 还得倒班
“化工是国家支柱产业,肯定需要人”—— 这话没错,但普通人能找到的化工岗位,大多是 “用健康换钱”。
张雪峰在直播间见过太多化工毕业生吐槽:“在化工厂上班,每天接触有毒试剂,车间温度 40 度,月薪 5000 还得倒班,稍微有点追求的都想跑路。”
更要命的是,这类岗位异地调动频繁,今天在山东,明天可能被派到新疆,成家后根本顾不上家。
某双非院校化工专业的就业率号称 95%,但细问才知道,一半以上在做销售(卖化工原料),剩下的在工厂当操作工,真正能进研发岗的不足 5%。
被调剂了怎么办?
1.尽早准备考研,往 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“环境工程” 方向转,这些专业能进环保公司、新能源企业,工作环境好很多。2.大三前必须搞定国企实习,比如中石化、中化集团的生产岗,哪怕是倒班也要去 —— 国企履历在简历上比私企值钱,后续跳槽能加分。
艺术类专业:没天赋没资源,毕业只能端盘子
“学艺术的都是有钱人,毕业后当明星、开画室,赚钱容易”—— 这大概是对艺术类专业最大的误解。
张雪峰毫不客气:“普通家庭的孩子学艺术,就是往火坑里跳。”
艺术类学费一年 2-5 万,比普通专业贵 5 倍;买画材、学乐器、参加比赛,四年下来至少花 20 万。
可 2024 年全国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只有 62.7%,很多人毕业后只能去培训机构当助教,月薪 3000 块,连学费都赚不回来。
更现实的是,艺术行业 “看脸又看爹”。
某美院毕业生说:“同学里能进画廊、剧团的,不是有亲戚带,就是家里砸钱开工作室,像我这种没背景的,只能去商场搞促销活动,偶尔画个墙绘赚点外快。”
被调剂了怎么办?
1.赶紧学一门 “实用技能”,比如插画设计、短视频剪辑,把艺术功底和新媒体结合,至少能接兼职赚点钱。2.考个教师资格证,去中小学当美术 / 音乐老师,虽然钱不多,但稳定,适合想求稳的人。3.千万别死磕 “纯艺术”,多关注 “商业艺术”,比如给品牌设计 LOGO、做舞台布置,这些活儿付费高,市场需求也大。
土木工程专业:青春献给工地,对象都找不到
“土木工程就业率高,毕业后进央企当工程师,年薪几十万”——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,就业率高是真的,但工作状态能劝退 90% 的人。
张雪峰在直播里算过一笔账: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,80% 要去工地现场,跟着项目跑,一年 365 天有 300 天在外地,住板房、吃食堂是常态。
更惨的是,工地上基本都是男的,很多人干到 30 岁还没对象。
某 985 土木专业毕业生吐槽:“当年高考分数够上计算机,听家长的选了土木,现在在非洲修铁路,月薪 1.2 万看着不少,但一年回不了一次家,女朋友也吹了,真不知道图啥。”
而且这个专业 5 年内转行率超过 40%,很多人干着干着就去开网约车、送外卖了。
被调剂了怎么办?
1.大一就准备转专业,瞄准计算机、工程造价这些 “离办公室近” 的方向,土木工程转计算机不算太难,很多课程有重叠。2.提前打听哪些央企 “海外项目少”,比如中国建筑的市政公司,大多在国内,虽然薪资低一点,但至少能顾家。
法学专业:20 万人抢 3 万个岗位,考不上研等于白读
“学法当律师,社会地位高,赚钱又多”—— 可现实是,法学专业已经连续 5 年登上 “红牌专业” 榜单,毕业生年均 20 万,而律师、法务等核心岗位每年新增不到 3 万。
张雪峰的建议很实在:“除非你能考上 985,并且打算读法学硕士,否则别碰这个专业。”
普通院校法学毕业生,大多只能去律所当助理,月薪 3000-4000,干的都是复印文件、跑腿的活儿,想熬成正式律师至少要 5 年。
更扎心的是,现在连基层法院、检察院招聘,都要求 “硕士学历 + 通过法考”,本科生想进体制内难如登天。
某二本法学专业毕业生说:“全班 30 人,只有 2 人通过法考,剩下的要么去卖保险,要么考公务员‘三不限’岗位,竞争比 1000:1。”
被调剂了怎么办?
1.从大一开始准备法考和考研,这是法学专业的 “唯一出路”,别想着 “先工作再考证”,工作后根本没时间复习。2.辅修一门 “加分项”,比如金融、英语,现在很多律所招 “懂法律 + 懂金融” 的复合型人才,薪资比纯法学的高。3.关注 “小众法律领域”,比如知识产权法、劳动法,这些领域竞争小,需求却在增长,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特别缺知识产权律师。
医学专业:8 年才能上岗,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
“学医越老越吃香,退休了还能返聘,铁饭碗中的铁饭碗”—— 但这个 “铁饭碗” 的成本太高,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。
张雪峰算过一笔账:临床医学本科 5 年 + 规培 3 年 + 考证,最快 8 年才能正式上岗,这期间没有稳定收入,学费、生活费、考试费加起来至少 15 万。
而且想进好医院,必须读博,前后算下来,快 30 岁了才能赚钱养家。
某医学院学生说:“家里是农村的,爸妈借了钱供我读医,现在规培期间每月工资 2000,不够自己花,更别说给家里寄钱了,看着同龄人都在赚钱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”
进去了怎么办?
提前规划 “专硕路线”,专硕既能读研又能规培,比学硕少花三年规培时间,适合想早点就业的普通家庭学生。
新闻与传播专业:8 万人抢 1 万个岗位,毕业只能剪视频
“学新闻能进电视台、当记者,到处采访见世面”—— 可现在传统媒体早就没落了,电视台、报社每年招聘名额少得可怜,8 万新闻专业毕业生,能进主流媒体的不足 1 万人。
张雪峰在直播里吐槽:“现在的新闻专业,教的还是写消息稿、编报纸,可市场需要的是会剪短视频、搞直播、写爆款文案的人,课程和现实脱节太严重。”
很多毕业生只能去 MCN 机构当运营,拿着月薪 4000 的工资,每天追热点到半夜。
某双非新传专业毕业生说:“当年以为能当战地记者,结果现在在美妆公司写小红书文案,还要负责直播控场,除了没用到专业知识,啥活儿都干。”
被调剂了怎么办?
1.从大一开始练 “硬技能”,比如用 Pr 剪视频、用 PS 做海报,这些技能在招聘时比 “新闻理论” 管用多了。2.多去实习,哪怕是没工资的,在公众号、短视频团队待过,简历上有案例,找工作时比空有学历强。3.多修一门财会,毕业后考公可以选择的岗位多。
被调剂到这些专业?记住这 3 个 “自救黄金法则”
如果不幸被这 8 个专业录取,别慌,做好这三件事,还有翻盘机会:
第一,转专业要趁早,大一就得行动
多数学校在大一结束、大二开学前有转专业机会,绩点排名前 10% 的学生基本能转成。想转专业的话,大一别摆烂,尤其是高数、英语这些公共课,绩点越高越有优势。目标专业最好选 “和原专业沾点边” 的,比如法学转知识产权,土木转工程管理,成功率更高。
第二,辅修一个 “实用专业”,给简历贴金
如果转专业失败,赶紧辅修计算机、会计、市场营销这些 “就业面广” 的专业。比如学法学的辅修会计,毕业后能去律所做 “税务筹划”,比纯法学更吃香;学小语种的辅修国际贸易,进外贸公司时既能做翻译又能谈业务,竞争力翻倍。
第三,别死磕 “对口工作”,灵活就业不丢人
很多时候 “专业不对口” 反而是好事。比如土木工程专业的,用 CAD 画图的技能去设计室内装修;新闻专业的,用写文案的能力去做品牌公关。张雪峰说得对:“大学学的是思维方式,不是只能干专业对口的工作,变通一下路就宽了。”
最后说句大实话: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,适合自己最重要
张雪峰反复强调这些 “慎选专业”,不是说这些专业一定不好,而是它们 “投入高、回报慢、适合的人群窄”。
比如法学专业,985 名校 + 过法考 + 家里有资源,照样能当大律师;医学专业,家里有医院背景,毕业后进好单位也不难。
但对普通家庭、没资源没背景的学生来说,选专业时一定要务实 —— 先考虑 “能不能找到工作、赚不赚钱、能不能顾家”,再谈 “兴趣爱好、社会地位”。
毕竟,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,别让一个错误的专业选择,耽误了未来的路。
你身边有被这些专业坑过的人吗?评论区聊聊他们的故事,给后来人提个醒~
大时代资本-可靠配资网-国内十大炒股杠杆平台-实时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