坊间热传的义乌稳定币狂潮,在记者实地探访后显露出冰冷真相。券商研报宣称义乌市场链上稳定币流动超百亿美元,网帖鼓吹超3000家商户月流水破10亿美元,省下千万手续费。当记者踏入640万平方米的义乌国际商贸城,穿行于箱包、五金、玩具商铺之间,听到的却是此起彼伏的拒绝声:“不收”“不懂”“没听过”。整整一日密集走访,仅有一家店铺松口“可收稳定币”,却附加苛刻条件:小额订单不做。火热数据与冰冷现实的巨大裂痕,暴露出这场资本叙事的荒诞底色。
商户们的困惑折射出稳定币落地的真实困境。一家五金店老板直言:“稳定币的牌照都没开始发,怎么用呢?”即便面对记者追问美元稳定币案例,他仍摇头:“我这里还没遇到过。”更多商户在听闻“U支付”时一脸茫然,日用品店老板娘刚送走外国客户,却只认人民币或美元现金。货代公司的回应更显辛辣:“义乌务实的人多,不玩虚的。谁还不储备点美金?谁会用那种东西?”当理论上的跨境支付便捷性遭遇现实认知壁垒,所谓的金融革命不过是空中楼阁。
法律红灯才是悬在稳定币头上的利剑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汪灵罡斩钉截铁指出:“目前稳定币无法做中国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跨境支付。”他揭露残酷现实:即使商户通过境外钱包收取稳定币,也无法兑换成人民币用于支付工资、纳税等需求;若选择不汇回资金,则直接违反外汇管理规定——货物出口而资金不入账,导致物流与资金流断裂。北京盈科(义乌)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燕飞,虽深谙外贸与加密货币案件,仍坦言极少听闻本地企业通过香港离岸公司收取USDT。监管铁幕下,灰色操作终难成势。
商户排斥稳定币的背后,暗藏更现实的利益考量。传统支付方式创造的银行流水记录,是获取贷款、申请大型展会黄金展位的关键凭证。有商户算清经济账:通过出口退税可获得6%-13%的政策红利,而2023年义乌出口退(免)税总额高达120.71亿元。相较之下,稳定币虽省去小额手续费,却需承担兑换成本——中介以0.98-0.99美元收购USDT,转手以1.03美元卖出,商户承受双重汇损。更不必说冻卡风险如影随形,一位义乌人透露:“商户每年很多被异地冻卡,都是因为收到不干净的钱。”当稳定币威胁到生存命脉,商户的选择早已注定。
零星的火花终究难成燎原之势。义乌当地协会人士斩钉截铁回应:“据我们了解,使用稳定币结算的还真不多,或者说几乎没有。”跨境支付机构人士透露,极少数案例仅出现在非洲、南美等银行系统薄弱地区,属于无奈之选。小商品城(600415)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明确表态:并未掌握稳定币使用情况数据,尽管表态关注香港稳定币牌照,却无实质进展。当所有官方渠道的回应都指向同一结论,资本市场的狂欢故事终显苍白。
喧嚣过后,义乌商贸城依然回荡着计算器的按键声与点钞机的嗡鸣。640万平方米的市场里,美元现金与人民币仍是流转的血脉,而所谓“百亿稳定币流水”的传说,不过是金融泡沫折射的蜃楼。当科技概念撞上实体经济的铜墙铁壁,虚幻的繁荣终将现出原形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大时代资本-可靠配资网-国内十大炒股杠杆平台-实时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